F a c e b o o o k

  基本資料

欄位名稱 資料
技術年度(民國年): 109
TT10901
微生物於咖啡副產物之加值技術

  主要內容

技術現況: 臺灣咖啡種植面積約1128公頃,年產量約950公噸,以1噸新鮮咖啡果實產生的咖啡果肉和果皮的量分別為0.5公噸和0.18公噸估算,每年臺灣咖啡生產地區將產生咖啡副產物646公噸(475公噸果肉和171公噸果皮)。傳統咖啡果皮和果肉僅限於肥料、牲畜飼料和堆肥等應用,大規模的利用和管理仍是目前一項急欲克服的挑戰。透過微生物發酵咖啡副產物提高產物中機能性成分含量,建立微生物發酵農業副產物及產品開發平台,將有效使廢棄物循環再生,促使製造農產原料之技術升級。
技術規格: 本技術將咖啡副產物,即咖啡果實去除咖啡豆之後的果皮、果肉(漿)、銀皮等進行再利用,依據產品開發需求選擇適當的微生物菌株,並探討培養基組成和發酵製程參數,提高發酵物的機能性成分,如綠原酸(Chlorogenic acid, CGA)、紅麴菌素(Monacolin K)或γ-氨基丁酸(GABA)的產量。1. 綠原酸、紅麴菌素、GABA之機能性成份分析技術。2. 咖啡副產物之機能性成份萃取液或抽出物等原料製備技術。3. 微生物固態發酵或液態發酵咖啡副產物之製程優化,使發酵物中綠原酸含量提高5倍以上,紅麴菌素含量達5000ppm以上。
技術成熟度: 實驗室階段
技術可應用範圍: 食品、飲料、保健食品、化妝保養品產業。
潛力預估: 本技術建構咖啡副產物為主要原料的微生物發酵技術,使農業生產方式由「咖啡果實(資源)—咖啡豆(產品)—咖啡果皮、果漿(廢棄物)」的傳統經濟方式轉變為「咖啡果實(資源)—咖啡豆(產品)—咖啡果皮、果漿(再生資源)—微生物發酵咖啡果(產品)」的循環經濟方式,有利於台灣本土咖啡農產業的發展與深耕,同時對於開創新的產業價值鏈,並將產業與生態環境連結,使廢棄物循環再生,以其他形式的價值能被回收或再利用,朝向永續的綠色經濟願景方向邁進。
合作方式: 非專屬授權
所須主要軟硬體設備: 微生物發酵相關設備、萃取設備、生化分析儀器等。
需具備之專業人才: 化學工程、食品生技相關科系畢業。

  聯絡資料

聯絡人員 電子信箱 聯絡電話 傳真號碼
黃喬盈 cyh10@firdi.org.tw 03-5223191轉518 03-5214016
王迺詒 wny@firdi.org.tw 03-5223191轉518 03-5214016
賴進此 jtl@firdi.org.tw 03-5223191轉517 03-5214016